2017年12月10日 星期日

霹靂歷史

霹靂歷史

黃強華生於1955年,黃文擇生於1956年,兩人接掌布袋戲後在無線電視推出一連串的霹靂系列,但在民國七十四年新聞局以「內容無稽」四字封殺了預備上檔的霹靂真相,黃強華表示:霹靂布袋戲最重要的兩個元素就是天馬行空的時空觀念和豐富的角色特性,時空的觀念本來就不容易在一般人心中產生某種形狀,從古至今就釋很難解釋清楚是怎麼一回事
      為了讓布袋戲能有更大的演出空間,兩兄弟在民國八十四年創立了「霹靂衛星電視台」,以布袋戲電視台為號召,突顯與其他有線電視的區別,而他們所製播的霹靂系列布袋戲,在學生群中引起廣泛的討論與迴響,年輕學子架設了無數布袋戲網站,BBS上的劇情探討更是日夜不止,一個又一個的布袋戲人物後援會不斷成立,其中以素還真後援會、一頁書後援會及葉小釵後援會為最大,這些布袋戲人物在霹靂成功的塑造下,宛如就是活在我們身邊可處碰到的凡人與英雄。



      民國八十六年霹靂在皇冠小劇場演出霹靂狂刀;翌年民國87年在國家戲劇院演出狼城疑雲,將布袋戲帶入藝文主流;同年將霹靂狂刀推進大陸市場,在四川首播之後,全大陸共有120多家電視台聯播,改以普通話配音的布袋戲成功登陸大陸,同年亦開始籌拍電影「聖石傳說」,由於電影螢幕較大,木偶臉部的特寫比在電視上的拍攝要更為注重,於是木偶臉部的神情靈活與否成了全片的焦點,他們為木偶的眼睛加了瞳孔、也加了眼睫毛,眉毛以一絲絲的毛髮貼上而不採用「畫眉」的方式,這樣讓木偶轉身及拍眼神特寫時更為逼真,且為了讓木偶的活動更自然,木偶的手指加了關節,使木偶的手跟真人一樣是一根根可以動的指頭,而木偶頭上那頭秀髮為了更加飄逸自然,所用的全是真髮,再者為了讓操偶師能更靈活的操作木偶,便將原木偶的高度100公分縮為72公分左右(這與黃俊雄時代的電影是不同的,黃俊雄當時拍攝電影是將木偶加大到3.3,以配合電影之大螢幕)於是「瞳孔、睫毛、眉毛、關節、真髮成了台灣布袋戲史上的創舉,再加上與電腦特效的結合,使聖石傳說成為空前最霹靂的電影拍攝期間各國媒體絡繹不絕,NHKCNN等知名媒體不斷來訪,將這部費時三年、耗資三億的布袋戲電影傳佈到其他國家去,其中美國八大更表達了上映的意向,到時在美國布袋戲就是穿古裝、說英語的布袋戲了,聖石傳說一推出就造成了轟動,拉出票房長紅,一掃國片萎靡的陰霾,今年度的金馬獎聖片入圍了最佳視覺特效,對傳統藝界無不是一大鼓舞。
      霹靂除了在布袋戲技術本身的提升外,更發行了多樣化的周邊產品:馬克杯、海報、衣服、電玩、原聲帶、鑰匙圈、木偶….也與多樣商品合作拍廣告豆漿、機車、信用卡….也因在拍攝聖片期間,美國的積極洽霹靂萌生拍時裝布袋戲的念頭,這樣就可免去以英語翻譯中國古典文句的困窘,今年在聖片推出之後,霹靂發行了國語時裝布袋戲---火爆球王,風格迥異於古裝布袋戲,充滿前衛科技的卡通風格,黃強華曾表示:要將霹靂布袋戲變成台灣的迪士尼。但放眼台灣,霹靂之卓越已無其他布袋戲可望之項背。
      霹靂之所以能成功不是偶然,也絕非只因坐擁黃氏家族所累積的技術與資源,黃家兄弟在劇情與人物性格的塑造有了不同於傳統戲劇的突破,以往的戲劇帶有強烈的教化意味,以教育廣大未受過教育的庶民階級,劇情多以忠孝仁義為主軸,人物也多是好與壞、善與惡的決然對立,這樣的人物性格較扁平單調,黃強華表示:我嘗試在編寫布袋戲腳本的過程中,不斷的揣摩現代人的思考模式,加入現實生活背景期望,突破傳統故事一成不變的架構,其中霹靂的第一男主角素還真本身的個性揉和了許多領袖人物的特質,打破了舊有的英雄神話,深刻的描述正義的背後其實還是有那麼一點點私心,我試圖讓觀眾了解一個個謀略家為了成就大事,可能衍生出來的一些陰暗面,或許這樣的角色不夠完美,但卻符合人心

http://w3.tkgsh.tn.edu.tw/97c113/new_page_11.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霹靂歷史3

霹靂布袋戲的主要演出營利方式有兩種: 影音出租 將最新出的劇情錄製成 DVD(早期是錄影帶 ( VHS )、VCD ),分送至出租店出租。目前維持每週五發行兩集新劇集的進度,代理商則為巨邦國際公司。2009年9月12日起,霹靂布袋戲與合作五年之代理商「群體國際」結束代理關係...